激活養老服務市場理應“放水養魚”
來源:
|
作者:pmo069449
|
發布時間: 2017-10-18
|
2723 次瀏覽
|
分享到:
只有讓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有利可圖,才更有利于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,推進養老服務均等化進程
只有讓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有利可圖,才更有利于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,推進養老服務均等化進程。如果進入養老市場只是強調公益、福利等,于民間資本,都是不可持續的。養老服務的費用支付者主要是三方:老人、家屬和政策,不論哪一方付費,都應該讓提供服務的人有利可圖,雖然不要求暴利,但一定要有合理的利潤,這才是可持續的發展方向。

據媒體報道,為了全面推動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,促進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,廣西壯族自治區日前印發了《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》,到2020年,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,到時半數以上養老床位將由社會力量提供。
為了讓老年人能夠“老有所養”,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。此次廣西出臺新政策釋放出了重大利好,全面推動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是可以期待的。特別是通過完善財政支持政策,讓公建民營和公辦民營養老機構享受民辦養老機構相關補貼政策,以及將建立健全針對經濟困難的高齡、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,實行與養老機構星級、老年人能力等級掛鉤的補貼制度,提高補貼政策的精準度等等,利于讓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“有利可圖”。說白了,就是讓經營者能夠盈利。這樣的政策導向,其實就是一種“放水養魚”的發展思路,無疑可以激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。
然而,落實政策不能僅僅停留在文件上。要知道,資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,指望民間資本來做“虧本的買賣”顯然不現實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優惠政策不能及時兌現,必然會影響民間力量進軍養老市場的積極性。
因此,鼓勵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,各級政府都要有“真金白銀”的投入才行。比如,一些國家和地區推動居家養老,普遍的趨勢是鼓勵企業、社會組織等民間力量參與;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民間養老機構,向民間機構購買養老服務、將閑置設施低價或免費提供給民間機構,讓社會資本賺到錢,這樣也可以保障養老機構服務呵護老年人的質量。像一些國家和地區,養老服務體制最大的特點是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化,政府處于主導地位,民間機構主要承擔養老服務職能。無論是公辦養老機構,還是私營的養老院、居家養老、日托中心等都可以得到財政補貼。
面對老齡化趨勢,各級政府應借鑒經驗,多些“放水養魚”的政策思路和實惠措施,一方面要加大社會福利投入,更多地興建普惠型養老機構,鼓勵各種形式興辦養老機構,同時還要防止各地的優惠政策成為“燈下黑”。只有讓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有利可圖,才更有利于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,推進養老服務均等化進程。這就需要政府從慣常的投資運營者的身份,轉為向養老服務的供需雙方提供較為充足的資金或政策支持,以確保社會成員老有所養。